“谈钱”伤感情,伤感情“谈钱”。一对夫妇忙于工作没时间,孩子一直由老婆胡某的妈妈段某负责带。老人称其“付出没得到回报”,起诉至法院,需要女儿女婿支付2018年2月至2023年7月间的“带孙费”,共计19.2万元。日前,四川广安广安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,孩子爸爸妈妈向老人支付8.25万元的“带孙费”。
老人起诉子女支付“带孙费”胡某表示,她和老公每月给妈妈生活费1000元,带人的薪资2000元。她觉得19.2万元太多了,只愿每年给1万元,共5万元。据介绍,胡某与段某就小宝的抚养问题签订《协议书》,此事孩子爸爸并不知情,但胡某也未根据《协议书》向段某支付有关成本。段某多次催要“带孙费”无果后,遂向法院提起诉讼。法院审理觉得,胡某夫妻对小宝有抚养、教育、保护的权利和义务,且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收入,拥有抚养能力,段某对孙子没办法定抚养义务。数年来,胡某夫妻怠于履行抚养义务,一直由段某代为履行,故胡某夫妻应向段某支付因平时照顾、看护小宝产生的必要成本。
对于段某需要的19.2万元“带孙费”,承方法官结合查明的事实,对过高部分不予支持,依法判决胡某、朱某向段某支付孩子抚养费8.25万元。判决后,承方法官多次电话联系双方,对判决结果进行讲解,双方均表示不上诉,并约定到法庭兑现案款。孩子的爸爸朱某称,老人之所以需要支付“带孙费”,根本缘由是他和孩子的妈妈发生离婚纠纷,“她真的想起诉的是我”。出人预料情理之中当下中国,子女在外工作,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看,可谓不足为奇。在子女们看来,在家带孙辈,是老人的职责,而老大家大多也觉得,通过照顾孙辈,减轻了子女的负担,体现了自己在家族传承中的价值。这起纠纷揭秘后,不少人惊讶于老人公开要“带孙费”的做法,也不太理解法院如何会支持老人的诉求。
其实,从法律上讲,老人带孙辈只不过情分,要“带孙费”也不无道理。依据《中国民法典》规定,对未成年子女抚养、教育和保护的义务,由夫妻双方一同承担。在特殊状况下,老人也有抚养孙辈的义务,但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:一要自己有负担能力,二要未成年孙子女、外孙子女的爸爸妈妈已经死亡或者爸爸妈妈无力抚养。从报道的状况看,孩子爸爸妈妈均有抚养能力,而老人承担了本不是我们的义务,“带孙费”的诉求应得到法律支持。至于“带孙费”数额多少,还要视具体状况而定。本案中胡某夫妇每月给段某生活费1000元,带人的薪资2000元,一定量上也表达了我们的“心意”。问题是,在实质日常,家政保姆费动辄数千元,这类成本恐怕并不可以完整覆盖“抚养”年幼孩子的本钱。承方法官结合查明的事实,依法判决胡某夫妇向老人支付孩子抚养费8.25万元,应该说,卡在了一个比较适当的给付区间。
其实,若从情理上讲,老人需要给付“带孙费”,也有合理之处。老人不是可供随便支取的银行,他们的养老也需要“积蓄”本儿,只有子女给付足够的抚养成本,自己才可以更好地应付以后的养老生活。客观上,从2016年底至2023年7月,老人承担了“爸爸妈妈”的角色,付出了很多心血,明里暗中应该也垫付了不少,而这类都是不可以忽略的本钱。
媒体报道提到,孩子的爸爸朱某称,老人之所以需要支付“带孙费”,根本缘由是他和孩子妈妈发生离婚纠纷。这当然不是法官判决的主要参考依据,不过,老人辛苦在家带孩子,原本是为了给子女减轻负担,维系家庭的稳定,结果子女却闹起了离婚,难怪老人会感慨“付出没得到回报”,需要付“带孙费”,恐怕也是一种不能已而为之的“止损”方法。乡土人情被法治撞了一下腰。法院判决子女支付老人“带孙费”,看上去有失常理,却在情法之中。有人担忧,带孩子的老人群起而效仿要“带孙费”,当怎么样办?也不必过于担忧,需知道一句话:传统的归传统,法律的归法律。本来嘛,这就是一例个案。
引使用方法条
中国民法典